2013年7月24日召開的全國林業廳局長座談會上獲悉:國家林業局啟動生態紅線保護行動,劃定了林地和森林、濕地、荒漠植被、物種四條紅線,要求全國林地面積不低于46.8億畝,森林面積不低于37.4億畝,森林蓄積量不低于200億立方米,濕地面積不少于8億畝,治理宜林宜草沙化土地、恢復荒漠植被不少于53萬平方公里,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嚴禁開發,現有瀕危野生動植物得到全面保護。
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介紹,目前劃定的生態紅線大多高于現有資源總量,是因為我國生態安全狀況目前處在生態安全線以下,生態赤字大,生態欠賬多,生態問題十分突出,生態脆弱地區總面積已達國土面積的60%以上,生態狀況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的期盼。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我國生態赤字大,欠賬多,生態脆弱地區已占國土總面積的60%以上,現有的生態狀況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需求相比,差距較大。近些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不少地方的生態問題日益突出。如果過分消耗資源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及時轉型,生態保護、治理和修復不盡快加力,藍天、凈水、新鮮空氣等優質生態產品,將在越來越多地區日益成為奢侈品。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信息源:免費招聘網_www.rcxx.com_淘才招聘網
直面我國生態透支嚴重的現實,高設生態紅線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它是永續發展的保障線,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障人民生態需求的底線。高設的生態紅線倒逼我們通過努力盡快改善生態,進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更好的生態條件。
[措施]信息源:免費人才網_www.rcxx.com_淘才招聘網
如何才能讓生態紅線變成實線而不是虛線,成為不能逾越的雷池?對此,中公教育專家認為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強生態紅線的基礎研究,提高生態紅線劃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目前,《生態紅線劃定技術指南》已經完成,并且在內蒙古、江蘇、江西和新疆等4個省區開展了實際劃定。這樣逐漸明晰生態紅線的概念、豐富生態紅線的內涵、完善生態紅線的劃定技術,使生態紅線真正能夠落地,也就是具有明確的地理坐標。
二是加強生態紅線的管理,抓緊建立生態紅線分級分類分區管控機制。
三是建立國土生態安全監測與監察體系。及時掌握我國國土生態安全的現狀及變化趨勢,為生態紅線區生態安全的維護、評估與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守住紅線,尤為重要的是必須靠法律和相應的規章制度。生態紅線劃定后,首要任務是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對自然保護區等已經有相關制度或條例的,仍要嚴格遵守。對新劃定但還缺乏法律法規保障的紅線區,要盡快制定與紅線性質相適宜的管理機制。在現有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的基礎上,研究制定生態紅線的保護機制,逐步建立完善國土生態安全法律法規保障體系。
生態紅線劃定后,要逐步建立生態紅線保護考核評價體系。樹立生態政績觀,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責。此外,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境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信息源:免費發布招聘信息_www.rcxx.com_免費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