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當陳愛蓮穿著當時最時髦的的確良襯衣,滿面春風操縱方向盤之時,她也許不會想到20年后,她將操縱一個有著5000名員工、10家子公司的大企業。
回首青春歲月,她說少女時代的夢想是做一名駕駛員,甚至為沒有資格去北大荒做知青而遺憾不已。后來,她所在的新昌縣城舉辦了一期駕駛員訓練班,她被選上了。
當上駕駛員后,陳愛蓮每天坐在高高的駕駛座上,感受著來自四面八方仰視及贊美的目光。或許就是在那一刻,她開始體會人生的價值。
1980年代初,她進入浙江新昌紡織器材廠(現中寶集團),擔任廠長吳良定的秘書兼司機,隨后成為其第二任夫人。人生夢想得償所愿,陳愛蓮過著新昌女子們艷羨不已的幸福生活。但是丈夫長期為企業辛苦勞頓,使她心疼不已,生性豁達的她決定挺身而出。
1992年,陳愛蓮走進紡織器材廠,先后在銷售部、后勤部和車間主任等崗位上磨練一番。次年,她出任新開辦的鋁合金管廠廠長,投產當年盈利400多萬元,高出人們的預期值好幾倍!
這位身材高挑的廠長夫人一炮而紅,也漸漸感到人生色彩亮麗,感到自己內心堅實而強大。然而危機無所不在,正當她躍躍欲試之時,命運給了她一次考驗。
1994年,由紡器總廠改制而成的中寶實業決定上馬紡織倍捻機項目,交由其下屬的日發公司具體運作。該項目剛剛起步,步履艱難,吳良定董事長親自坐鎮指揮,而中寶實業改由副總經理主持工作。不料幾個月后,母公司亂成了一鍋粥,流動資金幾乎斷絕,人心已經浮動,企業岌岌可危———原本方向正確的多元化發展戰略,卻因為一個用人環節的失誤導致前所未有的挑戰。
當年7月,陳愛蓮出任中寶總經理。到任不久,她發現一個巨大的銷售漏洞。“當時中寶有28個銷售人員,月銷售收入100萬元。我到任當月虧了62萬元,第二個月接著虧了40多萬元。我仔細分析了當時的銷售制度和市場條件,發現最大敵人不是別的,而是回扣!其實公司只需保留13個人,每人每月完成5萬元銷售額就可實現盈虧持平”。
陳愛蓮立即招進一批新人,而將原來的28人統統解雇。她將桌子一拍,擲地有聲的說:“這幫人思想都爛掉了,我還要他干什么?”
經歷這次鐵腕整風,中寶漸漸起死回生。但陳愛蓮分析發現,集團主業紡織器材項目已從成熟期進入衰退期。原因是紡織行業過度飽和,重復建設極為嚴重,國家開始限產壓錠,紡器市場隨之大大縮水;同時鋁合金管開始全面替代塑料管,何況塑料管連普通小廠都能生產了。蛋糕越來越小,爭奪者卻越來越多,雪上加霜的結果是,利潤漸趨于零。
陳愛蓮認為,必須進行戰略調整,上馬新產品,否則企業必死無疑。
輪轂大王
跟大多數成功企業家一樣,陳愛蓮敏銳地捕捉到了商機。
她想,最優的選擇是在產業鏈上進行延伸,而自己的優勢項目是鋁合金管,當時國家已將汽車摩托車作為支柱產業大力發展,而且按照國際趨勢,過去普遍使用的鋼輪轂,將在數年內被性能更加優越的鋁合金輪轂所取代———市場空間大得不可思議!
陳愛蓮再作調查,發現全國做摩托車鋁輪的企業已達110多家,競爭十分激烈,市場雖處于待開發階段(利潤率高達20%),但國家為避免重復建設,已出臺政策限制企業(主要是國有企業)上馬該項目。怎么辦,做還是不做?
陳愛蓮按照一慣的“逆向思維”方法,在董事會上進行了深入分析:國家限制企業進入,恰恰證明了市場巨大;國家能限制國有企業進入卻不能限制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受限正好為自己預留了市場空間。因此,企業應該逆風而上。
1994年,陳愛蓮投入3000萬元上馬摩托車鋁輪項目。她在新產品銷售會議上說:“我們必須做到‘一覽眾山小’———用最優的質量,最合理的價格,最好的服務將別的企業擠下山頭。要做就做老大,做到‘再覽眾山無’。”
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到1997年,在中國首屆名牌汽車、汽車零部件競爭力調查中,陳愛蓮的zcw牌摩托車鋁輪行業占有率達50%以上。
接著,萬豐奧特集團應運而生,又兼并中韓合資上海二守合金有限公司,三個月實現了原企業三年的產量。2001年,產銷量達到500萬件。目前,該集團已成為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鋁輪生產基地。
1998年初,陳愛蓮決心上馬汽車鋁合金輪轂,此時全國在此項目上已有20億元的沉淀資本,陳愛蓮認為,皆因國內汽車產業整體落后而致。那么,要上此項目,就必須繞過雷區,采取“曲線救國”的策略———首先為國外汽車配套,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之時,國內市場或許也基本規范成熟起來了,那時再回頭以國際水準打國內市場,將是輕而易舉。
1998年,萬豐汽輪下線,由于具有最優性價比,oem紛至沓來,美國福特、日本豐田、法國鐵雪龍等多家巨型國際企業的訂單源源而來。同時,萬豐奧特又致力于通過代理商推出自有品牌,最終實現了為國際最為個性化的豪華轎車配套。
2001年,中國汽車市場已漸趨成熟,陳愛蓮殺回國內收購山東都瑞輪轂有限公司,成立了威海萬豐奧威汽輪公司,產品專供國內市場,很快,神龍富康、上汽奇瑞等與萬豐一拍即合,汽輪源源出廠。
數年之間,陳愛蓮將萬豐做成了國內最大的汽輪生產基地之一,做到了“國內領先,世界一強”。
另類造車夢
2000年,有人建議陳愛蓮做摩托整車時,她已決定上馬汽車項目。
企業越做越大,陳愛蓮日益自信。與當初介入輪轂項目的悲壯迥異的是,她要通過“造車戰役”進入更高產業鏈條,進行高風險的“前向整合”。
2000年初,陳愛蓮找到上汽下屬的一個客車廠,后者已經虧損多年,正準備關掉。憑借多年的商海歷練,她感到機會降臨,就毫不遲疑地花七八千萬元吃進了該項目。
與此同時,陳愛蓮開始同步整合技術、人才、配套、生產線等資源。這些年,幾大汽車集團閑置了大量的技術、人才資源,特別是48歲以上的工程師大都已經下崗。很快,陳愛蓮就集結了30多名汽車界的高級工程師,開始了生產線的組裝,并從大專院校招來大量技術工人。半年后,萬豐完成了皮卡和商務車旅行客車生產線的裝備。2000年7月18日,萬豐第一輛汽車下線。
“半年,我就只用了半年時間。”陳愛蓮自豪的說,萬豐汽車第一年就有贏利,但同行業大部分卻是虧損。目前,上海萬豐汽車新昌生產基地已經具備年產2萬輛汽車的生產制造能力。另一條投資數億元的3萬輛汽車生產基地也已在上海浦東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陳愛蓮一再強調,萬豐的策略是小而精,小而強,小而優。“目前,萬豐已開發生產出10多種皮卡和旅行客車。皮卡車主要針對東南沿海發達的農村市場,旅行客車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銷售。”陳愛蓮的思路很清晰,她不進入競爭日益激烈的轎車生產領域。
沒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做支撐,對于跨入汽車領域的制造商而言,是難以想象的,更何況是一個民營企業。據陳愛蓮透露,萬豐進軍汽車業已經投入3至5億元的資金。
這些年,在汽車、摩托車零部件配套領域,浙江走在了國人的前面。而陳愛蓮的制造能力,即使在浙商群體之中也顯得卓爾不凡。經過9年的發展,萬豐奧特現已成為下轄7家子公司的集團企業,2004年的年產值近12億元,利潤達1個多億。
“就像當初我立志當駕駛員一樣,我想做的,就一定要成功。”陳愛蓮說,她總想證明自己完全能靠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雙手打出一片天,所以創辦了自己的萬豐奧特。
她覺得從創業的條件來看,男女并沒有什么不同;產業沒有性別之分,只有智慧高低的區別。她引述惠普公司ceo卡莉的一句話說,“當你做事業時,不要把自己當做一位女人,我從來不按著‘男人應該做這個,女人應該做那個’的方式來思考問題”。
據說,陳愛蓮平時總是開著自己制造的“小客車”在浙江新昌600畝的萬豐奧特工業園區行走。在自己的企業王國里,陳愛蓮總是能找到游刃有余的感覺。
不過,在造車這條路上陳愛蓮能夠走多遠,恐怕她自己也還說不清楚。
陳愛蓮與車有緣。1994年起,她憑借汽車和摩托車鋁輪轂一舉殺入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并迅速成長為亞洲第一大摩輪制造商。2000年,她生產出第一輛皮卡。如今,已形成單排皮卡、雙排皮卡、多功能商務車及suv等系列車型,120家銷售公司遍布全國。為此,她被譽為“中國民營女企業家造車第一人”。信息源:免費招聘網_www.rcxx.com_淘才招聘網信息源:免費人才網_www.rcxx.com_淘才招聘網
信息源:免費發布招聘信息_www.rcxx.com_免費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