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片一開始就以聯邦快遞公司的工作場景為主,當湯姆漢克落難荒島,聯邦快遞郵件是維系他繼續求生的精神動力,影片結尾時又以男主角落難歸來后,仍能將失落多年的郵件堅持送到客戶家中來劃下句點。
劇中一個場景,當任聯邦快遞經理人的男主角湯姆漢克飛到莫斯科分公司,以熱情洋溢的語氣為俄羅斯員工說明快遞公司的經營使命,這時突然傳來一部快遞貨車出現故障的的消息,我們看到湯姆漢克帶領所有員工飛奔到現場,用接力方式迅速地將郵件搬運到另一部貨車,充分顯現聯邦快遞與時間競爭的快速行動活力。
有人也許擔心該影片是否有替聯邦快遞這家公司做廣告的嫌疑,但事實剛好相反,該片導演正是想利用聯邦快遞已廣為社會熟知的企業形象,來凸顯男主角的個性─熱情、速度、效率、堅持;而湯姆漢克這一個角色也可說正是以聯邦快遞創辦人史密斯(frederickw.smith)的人格特質來詮釋。
聯邦快遞于1971年成立,當時史密斯才27歲。創業的前五年諸事不順,公司累積虧損三千萬美元,史密斯被銀行控告詐欺背信,被家人控告侵占,執行長職位為投資機構派代表取代。但史密斯堅持創業愿景,以極大的熱忱凝聚員工同甘共苦的共識,以誠懇態度與極大耐性與投資人溝通,化解一波又一波的危機,終于成就偉大的事業,并實現快遞業“隔夜送到”的典范經營模式。
許多探討聯邦快遞的個案,大都指出轉運中心式(hub-and-spokessystem)的創新經營模式以及史密斯的領導風格,是聯邦快遞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史密斯在耶魯大學二年級時的一份期末報告中,就提出這種將貨物集中于轉運中心后再出貨的經營構想。不過他的教授卻告訴他“這個構想雖然很具創意,但因為不可行,所以只能給c以下的成績”。他的教授在評語中還指出,一份好的創業構想,先決條件是必須要可行的。
事實上,轉運中心構想,并不是史密斯首先發明的。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airlines)在1984年,于堪薩斯(kansas)就曾試行過這樣的制度,印度郵局與法國郵局也是用這樣的方式營運。而史密斯說,他是先看到銀行將支票集中于票據交換中心的作業方式,才認為航空快遞業也可以采取類似的運作模式。
顯然重大創新的構想大都是已經存在多時,只是被許多人認為是不可行的。轉運中心的構想并不是一個偉大神奇的發現,不過當時所有的快遞業者都以為那是不可行的,因為不符合經濟效益,同時顧客也無“隔夜送到”的強烈需求。
創業家最大的貢獻在于“化不可能為可能,”他的秘訣在于“遠見、時機、冒險精神、執行能力”。確實在70年代初期,顧客并沒有主動提出“隔夜送到”的需求,但史密斯相信顧客會歡迎這樣的服務產品,并且未來快遞市場競爭的關鍵必然在于速度。
采用轉運中心營運模式的一項主要困難,就是需要相當的經濟規模,也就是說需要極大的投資金額。但“隔夜送到”的初期市場需求卻還看不到,當時法令也還限制航空貨運的載貨量規模,也就是說史密斯所要面對的創業投資風險將非常高。
史密斯成功之處在于他勇于利用理性分析與堅強的毅力,來降低創業風險。他委托研究機構替他驗證轉運中心營運模式的可行性,并且用這些事實數據以及他個人極大的熱情,說服投資者提供資金,最后籌措到五千兩百萬美元的創業資金。
剛開始創業的第一個月,就產生四百四十萬美元的虧損,但這絲毫不影響史密斯對于創業愿景的信心。他還將自己家族企業的股票都全部低押借貸,這種堅持信念,應該是轉運中心營運模式得以獲得實現的最關鍵因素。
因為史密斯的堅持,以及轉運中心模式改變航空貨運業的營運方式,最后導致美國政府配合業界需求,修訂航空法,解除對于空運業的限制。這充分說明再好的創業構想,如果沒有經過創業家的實踐,也是無用的,顯然創業家對于經營模式創新以及產業環境創新是具有重大貢獻的。
創業不是一個人的行為,塑造愿景,溝通與宣揚愿景,說服他人共同追隨愿景,是創業領導人的重要職責。創業者的領導統御與溝通能力影響創業成敗至鉅,而許多創業個案顯示,創業者的冒險犯難精神與領導統御能力與其人格特質、經驗背景有密切的關系。
檢視聯邦快遞創業的過程,其中充滿無數的困難,而史密斯能一一克服這些困難,與他大學畢業后的四年軍旅生涯有密切的關系。這四年大半時間是在越南戰場上渡過,他擔任過飛行員,在海軍陸戰隊被升遷為上尉連長,因驍勇善戰獲得六枚勛章。他自己說,在戰場上才能充分體認到人性與友情的真諦,而這樣的經驗使他在經營危難中,仍然能夠凝聚團隊成員的向心力,并進而堅持至事業成功為止。
聯邦快遞成功故事帶給創業管理最重要的啟示是“偉大的創業構想并不難產生,但實現創業構想卻需要一位能夠塑造愿景、堅持信念,并且具有領導團隊魅力的偉大創業家。因此培育創業家,將是發展創業型社會所要面對的最重要的挑戰。”
信息源:汕頭招聘網_www.rc3721.com<;/span>信息源:汕頭招聘網_www.rc3721.com<;/span>信息源:汕頭招聘網馬頭商標_www.rc372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