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上有兩家中資投行在挖人,開出的年薪都在百萬以上,希望從德銀、瑞銀、高盛等外資投行尋覓有中國內地背景及華爾街工作經驗的人才。”深圳一位金融獵頭周兵(化名)向《金證券》記者表示,現在港股ipo重新活躍起來,部分中資投行已經開始暗中充實團隊。
從外資投行挖人
a股ipo關閘期間,擁有地域和文化“親緣”的h股,自然成為內地企業招股融資的首選。
“香港上市公司中,內地企業幾乎占了一半。現在a股市場停發新股,不少內地企業都想轉到港股,這正是中資券商投行部拓展的好時機。”周兵對《金證券》記者直言,雖然有需求,但要成功挖一位資深保薦人才并不容易。原因是,多數中資券商都想向國際化投行轉型,挖人時主要面向知名的外資投行。
周兵告訴《金證券》記者,“香港金融業發達,但波動也大。2009年到2011年,香港ipo市場一度很繁榮,投行也跟著光鮮。但現在行業處于低迷期,外資投行也盯緊了中國內地企業這塊蛋糕,對那些有內地背景的保薦團隊非常重視,所以成功挖人的案例并不多見。”信息源:中國電商人才網_www.job003.cn_雄鷹標志
“小身材”的中資投行
“香港的中資券商投行部基本算是小而精。這些投行的規模都不大,注冊保薦人多則四五人,少則兩個人。”周兵表示。信息源:電子商務招聘網_www.job003.cn_雄鷹標志
為什么保持小身材?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長期為境外ipo服務的李忠軒律師向《金證券》記者表示,“在中國香港,美資、歐資、中資等投行之間競爭激烈,出于控制成本的考慮,各家投行都不會大規模擴張。”據悉,在香港中資券商中,國泰君安香港、中金香港、廣發香港、海通國際ipo保薦業務處于領先地位。
“對券商而言,港股和a股ipo保薦收入差不多,甚至港股的承銷費率還要低一些。”李忠軒坦言,自己曾為匹克體育、茂業國際等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提供過法律服務。他透露,在香港ipo保薦收費中,前期保薦費用在200萬到300萬港幣之間,承銷費率則為募資總額的3%-3.5%左右。
保薦人新規加速ipo
自今年10月1日起,香港保薦人新規正式生效。香港保薦人面臨的法律責任,將遠超過內地同行。
根據新規,上市保薦人盡職調查若不達標,即可能面臨刑事起訴,最高可判入獄三年及罰款70萬港元。
“新規可能會導致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成本增加,因為保薦人在做盡職調查時,不得不增加深度和工作量,從而提高保薦費用。”李忠軒律師對《金證券》記者預測。
而對內地企業而言,a股上市遙遙無期,又不得不考慮其他出路。“a股有約800家企業向證監會遞交ipo申請材料,已形成‘堰塞湖’。和a股上市運作時間通常至少兩三年相比,內地企業赴港上市通常可在9個月內完成。”他說。
有業內人士透露,香港保薦人新規于10月1日正式生效,但給予半年過渡期,不少香港投行加緊動作,欲將手中項目盡早申報。
李忠軒也表示,內地民企選擇赴港上市大有可為。“中國證監會已廢止h股上市‘四五六’標準。此外,多種紅籌模式也在實踐中得到驗證。”
據悉,去年12月20日,證監會為境外上市松綁,取消“456”門檻――凈資產不少于4億元;過去一年稅后利潤不少于6000萬元;籌資額不少于5000萬美元。
信息源:免費發布招聘信息_www.rcxx.com_免費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