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即將過去的這一年,“史上最難就業季”是一個出現頻率頗高的關鍵詞。2013年的699萬高校畢業生還沒有全部落實工作,2014年的幾百萬畢業生就已經提早涌入了就業市場。在2013年的畢業季,曾有人笑稱“到了明年,你們就不是史上最難就業年了”,暗指2014年的畢業生日子會更難過。實際上,近十年來,每年到了畢業季,畢業生們都會發出類似的呼聲,好像找工作這事從來就沒容易過,僅僅是哪年形勢更加嚴峻、哪年情況略微好轉的區別而已。
但令人費解的是,就在畢業生們口口聲聲高喊著“就業難”的同時,企業卻在為招工難而煩惱。各大企業不僅在開學初的10月份就已經紛紛進駐高校展開校園招聘,外地企業的大規模招聘團也在近期頻頻開進北京,甚至連北京市的公務員[微博]考試,都為了搶占先機而把考試時間提早了整整3個月。
就業市場陷入了“企業招不到人,求職者找不到工作”的困局。問題究竟出在哪兒?近日記者走進京城各大人才市場,展開了調查。 信息源:免費招聘網_www.rcxx.com_淘才招聘網
“月薪低于4000元的不干” 信息源:免費人才網_www.rcxx.com_淘才招聘網
在上周末剛剛舉辦的華北地區第三屆碩士生、博士生招聘會上,幾家知名企業的展臺前都是人頭攢動,求職者排著長隊投遞簡歷。招聘代表幾乎頭也不抬,收下一份簡歷之后,通常只問兩個問題——“應聘哪個職位”、“期望薪酬是多少”。當對面的畢業生給出答案后,他們便在簡歷的空白處簡單地標注上類似“法務專員”、“5000元以上”的字樣。剩下的步驟,就是讓求職者回家等候電話通知了。整個過程通常不超過一分鐘。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企業在招聘應屆生時非常重視人力成本的問題。
“如果是社會招聘,那我們最關注的就是應聘者的工作經歷,但對于應屆生來說,一般都沒有我們想要的工作經驗,在首輪篩選的時候,他們的期望薪酬就會成為一個重要的考量指標。”一家化工企業的招聘代表告訴記者,雖然他把每個求職者的期望薪酬都記錄下來,但他心里其實很清楚,這一大摞簡歷當中凡是標著“5000元以上”的幾乎都會被淘汰。
“我們真的給不了這么多。”這位招聘代表向記者訴苦說,前些年,畢業生的起薪還都在2000元左右,甚至1500元都有人接受。可最近兩年,他們的心理價位明顯水漲船高,2500元、3000元,研究生現在基本都集中在4000元以上,一些理工類的緊俏專業,甚至會要到七八千元。“成本真的很高,我們開給員工4000元的工資,實際要付出的成本大概是6000多,這里面有很高的社保、公積金、培訓費,應屆畢業生沒有工作經驗,剛上手時并不會給企業創造很大價值,我們還要花很大力氣培養,可現在的大學生張口就要四五千,企業承受不起。”
可到了畢業生眼里,4000元真的已經是他們可以接受的下限。“現在物價漲得太快,4000元也只能勉強剛夠生活所需。”在招聘會現場,求職者小吳也道出了自己的難處——與旁人合租,一個單間至少也要1600元,還得是偏遠地段,四環以內至少要2000元;伙食費每月再省也要1000元;電話費100元;交通費100元;買生活用品100元……維持基本的生活都要將近4000元的成本,但企業允諾的4000元工資一般都是稅前收入,再扣掉稅費、社保費、公積金等,基本就成“月光族”了!招聘方和求職方在薪酬問題上的矛盾成了雙方達成共識的一個重要障礙。
數說
教育
2014畢業生的求職期待
2014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畢業后打算
有些2013屆畢業生還未就業,2014屆的學弟學妹們已經開始搶占職場“地盤”了。與往年相比,新一屆的大學畢業生對職場又有著怎樣的期待?
對此,第三方教育咨詢機構麥可思聯合騰訊教育組織了“2014屆應屆大學畢業生流向跟蹤調查”,此次調查共收到有效答卷2668份,其中高職高專畢業生707份,本科畢業生1547份,碩士畢業生414份。
2014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后打算
理想的工作:
要與專業相關
調查研究顯示,被調查的2014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后的首要打算,不論高職生、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都表示“找工作是第一要務”,而且多數人都強調要找到與專業相關的工作。要求找工作與專業相關的畢業生,在高職高專比例為56.4%,本科比例55%,碩士比例74.6%.而本科畢業生中,有14.5%計劃“讀研[微博]和留學”。
2014屆未簽約畢業生希望簽約的雇主類型
理想的雇主:
穩定放在首位
對于單位的選擇,多數畢業生將“穩定”放在首位。高職高專、本科生最想簽約“國有企業”;碩士更想進“”政府機構或者科研事業單位"
調查研究顯示,對被調查的2014屆尚未簽約的大學畢業生而言,“國有企業”是本科生和高職生最理想的雇主。高職高專學生42%的人表示了青睞之意,本科生這一比例為37%.碩士則鐘情于“政府機構、科研事業單位”有47%的人表示自己對此心儀。而作為現實中簽約大戶的“民營、個體企業”對畢業生的吸引力相對較低。只有19%的高職高專生、10%的本科生和3%的碩士生樂意去民營、個體企業。
2014屆未簽約畢業生希望就業的城市
理想就業地:
二線城市優先
調查研究顯示,對如今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北上廣深”已經沒有絕對吸引力了,二線城市反而備受青睞。
被調查的2014屆尚未簽約的大學畢業生中,超過半數希望簽約“其他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這一比例在高職高專生中占51%,本科生52%,碩士生57%,想要在“北上廣深”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不足三成。對高職生來說,“地級城市及以下”對其吸引力已經超過“北上廣深”。
“非國企和事業單位不干”
在最近的一場國展招聘會上,記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用人單位名稱以“廠”、“研究院”、“學校”、“中心”等詞匯為后綴的,展位前都排起了長隊;而絕大多數的“有限公司”門前則要冷清得多。一些“有限公司”的招聘代表甚至半天等不來一個應聘者,百無聊賴地打著呵欠,看著報紙。
中國傳媒大學的畢業生小陳在會場門口領到一張會刊,上面詳細地列出了招聘單位和崗位的信息。他先用筆圈出自己看中的幾個好單位,再按照上面標注的展位號去尋找這些可心的公司。其他的招聘單位,他連看都不看一眼。“民營企業一般解決不了戶口,工作也不穩定,福利肯定也不如國企和事業單位好。我向一些師兄師姐打聽過,其實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坐辦公室,工資并不高,我有一個師姐在一家機關報里干了四五年了,才拿3000多塊錢。但是她們的隱形福利高,每年可以休20多天的探親假,加班一律按法律規定開加班費,她生孩子休了整整7個月的產假……”說起師姐的這些待遇,小陳一臉羨慕,滔滔不絕,她告訴記者,哪怕民企給出的薪酬高出2000元,她依然會選擇國企或事業單位。
“投了三四份簡歷,但都不理想,不是我向往的企業。”北京郵電大學[微博]通信專業的畢業生小肖覺得,這次招聘會上的單位沒有一個是他理想當中的大企業。“那你想去哪些單位呢?” 小肖伸手一指前面一幅大唐電信的廣告牌,“比如說那個企業,就不錯,移動、聯通、電信什么的也行。當然,還是公務員最好。”小肖根本看不上招聘會上那些民營的小通信公司,在他的眼中,只有進入國企或機關,才算是找到了正經體面的工作。
“跟客戶打交道的活不干”
日前在雍和宮人才市場舉行的一場招聘會上,記者發現,用人單位已經不再是過去那種板著面孔,高高在上,等待著求職者排隊投遞簡歷的樣子,很多企業都派出工作人員在會場內發放招聘簡章,甚至派人在展位前拉住每一個路過的求職者,向他們熱情地推銷自己的崗位。
一家專做環境保護標準認證的公司有一個認證咨詢師的職位,招聘方正在不遺余力地招攬求職者,小陸被招聘代表熱情地攔下,“可我不是學環保的,跟你們這個業務一點也不沾邊……”“沒關系,我們這個工作不需要專業背景,我們會進行崗前培訓。”聽到這里,小陸決定了解一下。“就是通過電話聯系,上門洽談客戶,開發公司低碳、環保產品認證項目業務……”招聘代表詳細地介紹起“認證咨詢師”的工作內容,小陸聽了幾分鐘后,果斷地打斷了對方的話:“您不用說得這么復雜了,說白了,這個崗位不是咨詢,就是類似推銷,說服企業花錢來做我們的認證,是這樣吧?”得到對方肯定的答復后,小陸馬上起身離開了。“什么理財規劃師、法務拓展員、課程顧問……我見得實在太多了,名字起得好聽,實際上還是發展客戶的推銷員。”小陸不滿地說,他堅決不接受這種具有營銷性質的崗位。
而放眼望去,整個招聘會場內,大多數企業要招的崗位里都有“市場營銷”這一類,即使不叫這個名字,性質也很類似,工作內容都是要聯系客戶、發掘資源、推銷產品或服務。而這往往也是每家企業招聘數量最多,人手最緊缺的崗位。但畢業生們對這樣的崗位往往不屑一顧,很多人一看到是跟客戶打交道的工作,就會毫不猶豫地轉身離開。但其他崗位,諸如人事助理、行政專員、培訓師等無需直接與客戶聯系的崗位卻都受到歡迎。招聘代表接過一份又一份簡歷,這就意味著,這樣一個崗位將有幾十人乃至上百人競爭。甚至連一些公司的前臺、行政等技術含量較低的崗位,都會有名校的畢業生搶著應聘。
小陸告訴記者:“這些直接面對客戶的工作,都是要求人辦事的,每天要看客戶臉色,低人一等,忍氣吞聲,雖然據說薪水不錯,干得好的收入高得嚇人,但也不如坐在辦公室里安穩地領著死工資感覺踏實。”
(原標題:“史上最難就業季”的ab面:非國企和事業單位不干?)
信息源:免費發布招聘信息_www.rcxx.com_免費招聘網
汕頭招聘網 www.rc3721.com |
汕頭人才網 www.strcw.cn |
澄海人才網 www.chrcw.cn |
潮州人才網 www.hnwycbs.cn |
惠州人才網 www.0752rc.cn |
揭陽人才網 www.0663job.com |
普寧人才網 www.plrcw.cn |
電商招聘網 www.job003.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