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工作,你是不是提不起興趣,甚至深感厭倦?曾經讓你感興趣的工作,現在是不是讓你身心俱疲,工作效率明顯降低?
如果您的答案肯定,那么,你可能正面臨職業倦怠的危機。
職業倦怠,這個新鮮的詞其實離我們很近。記者了解到,超7成的職場人士患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其中近半的人參加工作未滿4年。
“放下”游戲暴露心理問題信息源:汕頭招聘網_www.rc3721.com<;/span>
3月8日,襄樊市國家新職業培訓中心副主任、國家高級心理咨詢師郭凱燕,受邀來到市內某飼料企業,為四五十名女職工做心理減壓講座。
期間,郭凱燕讓大家做一個名叫“放下”的心理游戲。即將一張大報紙卷成約1.5米長的紙棒,每6至8名職工分成一組,每人用一根手指,共同將紙棒從腰間托起到與眉同高,再從眉間托回腰間。選手的手指不能離開紙棒,否則視為淘汰。信息源:汕頭招聘網_www.rc3721.com<;/span>
這個看似簡單的游戲,卻發生了奇怪的一幕:7組人同時游戲時,所有人將紙棒托到眉間后,都不能托回腰間了!
各組游戲者相互鼓勵“一起放”,但所有人的手指都沒有動,沒有人先放手。
大家面面相覷,最后目光落在郭凱燕身上。“每個人都不愿自己先被淘汰,都擔心別人是否也會同時放手,于是大家都不敢行動。”
臺下陷入一片寂靜。郭凱燕輕聲說:“你們的內心不愿意放下,如果你想放下,你就可以放下。”話音未落,2名女職工竟當場抑不住地哭了。
職業倦怠令女孩辭職
意識到這2名女職工可能有心理問題,講座結束后,郭凱燕單獨找到她們說,如果需要,可隨時向她傾訴。
4月的一天,26歲的小玲(化名)果然找到郭凱燕的辦公室。原來,3年前,小玲應聘這家企業,當飼養員。
3年來,她每天獨自呆在封閉的廠房里,除了成群的雞鴨,很少跟人打交道。
每天都重復同樣的工作,再加上性格內向,自我調節能力不夠,所以小玲經常情緒低落。她不止一次地問自己:難道這一生我都要這樣度過嗎?
今年4月,小玲辭職,并來求助心理咨詢師,希望調整好自己。
本月27日,記者見到小玲時,她明顯開朗了很多。但郭凱燕說,如果能早些尋求心理援助,小玲或許不必辭職。
職場有“四年之癢”
郭凱燕說,小玲的事例并非個案,她的情況正是職業倦怠的表現。
郭凱燕介紹,職業倦怠是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它不僅給人帶來不良情緒,還影響人際關系和工作效率。
職業倦怠有3個衡量標準:工作熱情減退;玩世不恭,對工作有關的人和事感覺無所謂;成就感低,覺得所做的工作沒有意義。
中國超過70%的職場人士表現出了各種程度的倦怠癥狀,其中,政府公務員、教師和醫護人員、企業職員最嚴重,且年輕人更易出現職業倦怠。
郭凱燕說,與婚姻“七年之癢”相似的是,職場也有“四年之癢”。
數據顯示,近半的工作倦怠者參加工作未滿4年;工作6年后,倦怠指數逐漸下降;工作16年后,工作倦怠程度降到最低。
職業倦怠緣何高發?郭凱燕表示,職場競爭激烈,工作負擔過重、薪資待遇不合期望、職場人際關系疏離、強烈認為組織待遇不公、與公司的理念不和等,都會引發職業倦怠。
此外,自我評價低、凡事追求完美主義的性格,也更易引起職業倦怠。
克服倦怠關鍵靠企業
如何克服職業倦怠?郭凱燕給出了幾點建議。
首先,職場人士需學會自我調節,學會欣賞自己,善待自己。遇到挫折時,要適時自我安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千萬不要過度否定自己;其次,適當運動,快走、游泳、爬到山頂大喊等,都是絕佳的減壓方法。
此外,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網,找到可以說心里話的傾述對象,將不快宣泄出來,也能有效緩解職業倦怠。當個體對這種糟糕狀態實在無能為力時,則需要求助心理醫生。
憂慮地說,由于大眾的觀念誤區,不少人不愿看心理醫生,即使接受,一般的職員也無力承擔高昂的就診費。
她坦言,從根本上改善職業倦怠高發的現狀,關鍵還得依靠企業。
聯系到近日發生的“富士康十二連跳”悲劇,她說,只有企業啟動了員工心理援助計劃,主動為員工心理問題買單,才能避免類似悲劇發生。“畢竟,快樂的員工才是企業的生產力。”
郭凱燕介紹,據她了解,目前襄樊僅有4家企業有員工心理援助計劃,而且還不系統。“企業心理援助計劃的推廣任重而道遠。”郭凱燕感慨道。
信息源:汕頭招聘網馬頭商標_www.rc3721.com